是朱家小弟呀

家里面一直挂着这副对联:西塞云山远,东风道路长。它的背后,还有段趣事。
当年我被北大录取后,我们县里的大书法家朱良达闻讯后很是激动,挥毫泼墨,写了这副对联并专程上门送给了我。
虽然我到现在也不懂书法,但当时很是激动,立马就挂在客厅,还找了幅画搭配了一下,瞬间感觉自己的家有文化了。
其中有意思的就是对我的称呼,可以看到对联上留的是“朱家小弟”,这就有点奇怪了,朱良达按年龄,比我父亲还要大近20岁,我喊他爷爷都不过分,他怎么会称呼我为小弟呢?
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国传统文化有关辈分的知识点了:简单说,就是他和我都是“良”字辈。
按旌德朱氏家谱记载,家族的男孩取名,需按照 泳守家则 德懋元良 学于先正 文祉其光 的顺序来,比如说我父亲是“元”字辈,那么他的姓名中间就得是“元”字;同时按顺序,我就是“良”字辈,姓名中间就得是“良”。其实也很好理解,每代人取名就是如此往复循环。
具体我没有考证过这个辈分排行取名的做法,究竟是何用意。我猜很显然的就是:同姓本家之人,很容易区分谁大谁小,毕竟,古人是非常讲究长辈晚辈礼仪的,初次见面一看辈分,大抵就知道对面是长者还是晚辈。
当然了,由于古代战乱疾病等原因,家族各个分支代际差别可能会比较大,结果就会导致一个现象就是,即便辈分相同,年龄差距会很大的情况;又或者是年龄差不多,辈分差很多(我父亲有个小学同学就是“学”字辈,所以按道理得喊我爸叫爷爷,每次聊起这事就蛮搞笑的)。
这么多年过去了,才体会到当年朱良达前辈送我这副对联的深意了。确实,人生的道路漫长,不要因一时成功蒙蔽自己。